景区活动

福建日报:钢琴之岛 在时代变革中奏响复兴乐章—2012鼓浪屿钢琴节的背后

日期:2012-10-08 浏览数:1000

 

德国新莱比锡钢琴三重奏与旅德歌唱家毕宝仪室内音乐会举行,当天上座率颇高。

鼓浪屿钢琴大师班,谢承峯在指点学生。

叫好,听众伸出大拇指。

  9月,谢承峯第二次踏上鼓浪屿,这个岛屿给他的感觉是,游客又变多了。但让这位入选施坦威艺术家名录的台湾钢琴大师更感惊讶的,是这座岛上蕴藏的强大艺术气场,已经在蓬勃复苏。

  谢承峯此行是为2012鼓浪屿钢琴节而来。

  “爱音乐、爱钢琴、爱鼓浪屿”,在每个路口,都有一块琴键图案的指示牌,把人们指引到钢琴节的活动中心鼓浪屿音乐厅。在这里,有四名学生和无数的听众,在翘首等待谢承峯等一众艺术大师的光临。

  A 旧时代的荣耀

  在鼓浪屿-万石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主任曹放看来,作为中西文化交流融合的近现代社区典范,在鼓浪屿的历史中,钢琴一直是不可或缺的文化符号。这个西方工业文明在乐器、漆艺、机械、木作方面最高成就有机融合的产物,自从被欧洲的传教士、医生、电气工程师和海关人员漂洋过海带到鼓浪屿以来,就在这里落地生根,开出灿烂而精致的艺术之花。

  在鼓浪屿钢琴艺术的巅峰时期,全岛一万多人口就拥有400多架钢琴,每到傍晚,家家户户的琴音就在落日的余晖中萦绕。在那个风雨如磐的年代,钢琴艺术把鼓浪屿勾勒成一个世外桃源般的存在。

  但毋庸讳言的是,随着现代化和城市化的到来,鼓浪屿往日引以为傲的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渐渐被外界所超越,原住民渐渐外迁。而在旅游开发的大潮中,商家和游客纷纷涌入,往日鼓浪屿家家弹奏钢琴的光景再也不复得见。

  在接收了爱国华侨胡友义毕生收藏、无偿捐献的数十架来自世界各国的古钢琴珍品后,鼓浪屿钢琴博物馆成为目前亚洲最大、全国唯一的钢琴博物馆。在纷至沓来的游客面前,这些默默陈列的钢琴,似乎就是鼓浪屿作为“钢琴之岛”曾经辉煌的唯一见证。

  正是意识到了改善文化生态、提高文化品质的紧迫性,近年来,鼓浪屿开始大力提高音乐展演的密度,除了每个季节举行的不同国家、不同形式的音乐周,不定期举行的单场音乐会,以及覆盖全年的“天天演”活动,其中重头戏,无疑就是两年一度的鼓浪屿钢琴节。

  这些音乐活动,揭开了鼓浪屿音乐文化的新篇章。

  B 新时代的复兴

  正是出于第一次来鼓浪屿的印象,谢承峯在接到鼓浪屿钢琴节主办方的邀请时,“想都没想就答应了”。

  对于那时谢承峯来说,鼓浪屿没有那么简单。在听到身边朋友不约而同地推荐后,他来到厦门,默默买了上岛轮渡的船票,在游客的大潮中直奔鼓浪屿钢琴博物馆。尽管已经满怀憧憬,但是在看到那么多无价的钢琴珍品后,他还是被深深地震撼了。

  这也带来了一个有趣的细节:再次来到鼓浪屿音乐厅的时候,谢承峯就对陪同的工作人员说:“我们快到了!”工作人员据此认定他不是第一次来,但是却怎么也记不起上次邀请他是什么时候。

  谁也不知道,在鼓浪屿流连的游客中,是不是潜藏着一个又一个谢承峯这样的钢琴大师。但一个显而易见的事实是,在鼓浪屿上日趋频密的音乐展演活动中,不乏世界顶尖音乐家的身影。这也说明,鼓浪屿的音乐血脉从未丧失,“钢琴之岛”的美名和看似静态的馆藏陈列一直拥有着强大的号召力与影响力,而这种号召力和影响力,正在鼓浪屿钢琴节等各种音乐活动的舞台上再度活跃起来。

  即便是走遍全世界各大音乐胜地的谢承峯,也为今年鼓浪屿钢琴节的众星璀璨感到惊讶。除谢承峯的专场独奏音乐会之外,配套举行的秋季加拿大音乐周云集了来自枫叶之国的六位名家,由钢琴、大小提琴、女中音组成的德国莱比锡三重奏组合将在鼓浪屿上回荡迭响,美国最好的钢琴演奏家和教授之一的斯坦尼斯拉夫·伊奥丹尼奇也将在此展示自己对八度音阶、经过段、颤音、重复音的高超控制。

  “鼓浪屿不必向台湾借鉴什么,台湾可能还要向鼓浪屿借鉴经验!”在谢承峯看来,只有鼓浪屿,才能做到利用这一方不到2平方公里的小岛,不断地创造出世界顶级的艺术交流。即便把条件放宽到全国所有的大城市,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也只有北京和上海而已。

  C 视野中的宏图

  谢承峯和斯坦尼斯拉夫本次来钢琴节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厦门本地挑选出的四名学生进行 “一对一”的大师班辅导。

  22日,第一堂大师班开课。来自中央音乐学院鼓浪屿钢琴学校的高一学生郑宜含在谢承峯面前首先练习了一首李斯特超级练习曲《鬼火》。后来回想这名16岁少年的表现时,谢承峯给出的评语是“行云流水,技术无可挑剔”,他甚至说,自己在这个年纪时也没有这么好的技术。

  现在的鼓浪屿,如何在更广的范围内普及钢琴艺术,成为辐射整个厦门乃至东南地区的音乐中心?谢承峯给出的答案是,“一定要有好的老师!”

  这也正是鼓浪屿开办大师班课程的目的。早在2003年,鼓浪屿就着手实施大师班这种教学模式,利用世界顶尖音乐家来鼓浪屿表演的机会,为本地的音乐人才争取千载难逢的大师级辅导。而这些大师班中的“学生”,其实并非都是像郑宜含这样的在校生,更多的是已经在音乐造诣上卓有成就、期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专业人士,例如斯坦尼斯拉夫本次辅导的对象就是省内最年轻的正教授、厦门市十大影响力人物之一、来自集美大学音乐学院的周宇(微博)博。

  可以想象,周宇博这样接受大师点拨后的“学生”,在未来的时间里,又将把这音乐殿堂上的星星之火传给多少求知似渴的新人,这些新人中,又将涌现出多少像郑宜含这样的翘楚。

  这些在鼓浪屿的音乐襁褓中孕育出的青年才俊,很多在四出留学深造后,也不忘反哺鼓浪屿的音乐事业,他们也成为音乐厅面向游客公众的免费演出的核心力量。

  利用品牌吸引大师,利用大师培养人才,利用人才擦亮品牌在这样循环上升的模式中,鼓浪屿的音乐文化正在走向一个美好的未来。

  在曹放看来,过去的鼓浪屿在外界力量的作用下,建设了当时最好的教育、医疗、商业和基础设施,形成战乱中一片安全宁静的存在,才诞生出中西交融的美妙文化。往日不可留,而今的鼓浪屿早已不可能复制当时的环境,但是艺术的传承却能通过因势利导,在变革的时代中繁荣复兴。

  “未来的目标,就是要把鼓浪屿建成全国的音乐地标和高地”,在办公室里,曹放对记者道出了这样的愿景。在他座位对面,挂着自己写就的一幅书法“九万里风鹏正举”,一笔一画灵动得像五线谱上的音符。(本报记者 周思明 林世雄 施辰静)